深處存量市場的空調行業,呈現波浪式前行的特征。尤其是2019年以后,行業進入到強震蕩區間。2022年上半年,空調市場依然無力回調,連美的、格力這樣的頭部品牌也遭遇“滑鐵盧”,雙線市場份額都在下滑。令人驚詫的是,作為行業頭部三強的海爾空調,在這樣的背景下卻實現了TOP3唯一正增長、行業第一高增長、高端穩居第一的出色業績。頭部三強的“此消彼長”,到底是短期的“偶然現象”還是穩定的“長期趨勢”?2023冷年開啟在即,海爾空調還能否繼續獨善其身?
空調市場的“變”與“不變”
“白電三巨頭”海爾、美的、格力的名字經常被同時提及,但三者的真實實力并不一致:美的品牌拉力很大程度上依賴類型龐雜的小家電,大家電整體實力也不俗,但每個品類都無法登頂;格力幾乎可以看做是一家空調企業,洗衣機、冰箱、熱水器的市場地位與空調相比,不在一個水準上;只有海爾在冰洗空熱全品類都具備頂層競爭力,冰箱、洗衣機、熱水器等都強勢位居行業第一,空調穩定保持在市場前三。
觀察來看,空調是三大品牌都具備強競爭力的品類,由此形成的“三分天下”格局,多年來無人可以打破。
不過,看起來極其穩定的品牌格局卻“暗流涌動”。筆者注意到,2022年以來頭部三強的競爭態勢卻有了明顯變化——美的、格力逐步回落,海爾動態上升。市場數據印證了這一點。奧維云網數據顯示,2022年上半年空調市場量額齊跌,頭部三強的表現出現了分野:線下美的、格力銷售額份額分別下滑2.23%、0.57%,海爾上漲2.87%;線上美的、格力銷售額份額分別同比下滑2.44%、2.99%,海爾上漲1.98%。
也許有人說,半年時間太短,不能說明競爭態勢有了變化。但拉長時間來看,海爾空調的增長也是“現象級”的。據GfK中怡康數據,從2016年至2022年29周,海爾空調零售份額從10.5%上升到20.5%,“悄然”實現了翻倍增長,這樣的表現不要說在頭部三強里,就是在整個空調行業也是絕無僅有的。
就筆者觀察來看,過去五、六年里,美的、格力以及大多數中小品牌,隨著空調市場的起起伏伏,產品價格、市場份額都會出現波動。對比來看,海爾空調則非?!胺€”。比如,上半年海爾空調在原材料漲價等因素沖擊下,并沒有像美的、格力一樣大幅調價以向用戶轉嫁成本壓力,而此前也沒有在眾多品牌打價格戰、拼銷量時而陷身其中。海爾空調似乎掌握了價格之外的增長密碼。
此消彼長背后的“用戶”身影
三強份額的“此消彼長”,并不是偶然現象。實際上,海爾空調在過去6年份額已“悄然”提升了1倍,無論是行業景氣周期還是下行周期,都表現出了穩健上升的態勢。這背后,到底隱藏著什么力量?成績不是自己規劃出來的,而是用戶投票投出來的??照{頭部品牌“此消彼長”背后,就有著用戶的“身影”。觀察來看,三強品牌中唯一逆勢增長的海爾空調,面對用戶實現了“三個堅持”:
堅持搞精細化營銷,實現用戶在哪兒、海爾空調就在哪兒。空調行業深處存量市場,增長空間主要在三個市場——下沉市場、換新市場、升級市場。為此,海爾空調做了三項針對性工作:一是“服務下鄉”,今年五一至今,海爾空調“健康中國行”下沉到全國4000多個鄉鎮;二是“進老小區”,針對有以舊換新需求的用戶,提供舊機換新機、局改煥新等方案和健康、智慧新品;三是“進新小區”,針對購新房、新婚新居人群,直接提供更智慧、便捷的全屋空氣定制解決方案。
堅持搞品質創新,以品質、高端、健康為方向,打造舒適、健康、智慧的空氣場景解決方案。從率先推出自清潔空調,到率先從“造空調”轉向“造空氣”,再到率先布局“全空間”“全場景”,推出智慧客廳養生空氣場景、智慧臥室健康睡眠場景等解決方案,海爾空調保持了高頻創新節奏,與用戶需求的升級實現同頻共振。
品牌把用戶裝在心里,用戶才會把品牌捧上高位。頭部品牌的“此消彼長”,用戶是根本性的決定力量。
科技與場景主導的“新冷年”
與其他頭部品牌還在吃品牌、價格、渠道的“老本”不同,海爾空調2023冷年繼續在科技與場景兩個維度增厚競爭壁壘。例如,以“智慧化、前置化、高端化”為全新產品策略,海爾空調在新冷年圍繞細分用戶有針對性地推出了新產品、新場景:
推出搭載第五代可變分流新科技的海爾金剛瑞熙空調,開啟行業冷媒變流時代;創新開發的AI氣候系統不僅可以控制全屋空氣設備,還能實現語音對話,并聯動窗簾、音箱等設備打造智慧家;鑒賞家家庭中央空調則采用天氟地水系統,首創空調、新風、地暖一屏控制,從功能單一到舒適三合一,滿足用戶多場景使用需要。
文章詳情:行業下行,頭部下滑,海爾空調能獨善其身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