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,廚電行業背負壓力前行,低位震蕩依然是上半年的主基調。筆者注意到,在逆勢環境下,行業仍有兩大突出亮點:一是雖然煙灶消等先行發展起來的成熟廚電產品持續下行,但集成烹飪中心、集成灶、洗碗機等新品類增長穩??;二是雖然多數企業業績不佳,但領軍企業在逆風環境下仍然交出了超預期的半年業績,為廚電行業帶了比黃金更重要的信心,也讓科技成為行業競逐賽的關鍵指標和帶來增長“確定性”關鍵支撐。
行業:廚電震蕩下行 新品類穩健增長
上半年,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滑22.2%,社會消費品總額同比下滑0.7%。再加上疫情多點散發、原材料價格高企、物流效率下降等沖擊,中國家電零售市場承壓嚴重。奧維云網數據顯示,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實現零售額3389億元,同比下滑9.3%,主力家電品類都陷入了規模收縮的局面。
就廚電行業來看,在經濟和家電大盤整體下行的背景下,國內廚熱市場也很難獨善其身。奧維云網數據顯示,上半年零售規模為676億元,同比下降6.7%。值得注意的是,廚電行業的下滑幅度更大,包括油煙機、燃氣灶、消毒柜在內的廚電產品零售額為242億元,同比下滑了8.4%。
與煙灶市場萎靡不同的是,以集成烹飪中心、集成灶為代表的集成廚電品類,以洗碗機、蒸烤一體機為代表的品質廚電品類,則表現出了持續增長的韌性。筆者注意到,方太推出的集成烹飪中心這一新型集成廚電品類,在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5%,增長勢頭極其兇猛。另外,傳統集成灶市場也保持了近年來穩健的增長勢頭,上半年零售額達到124億元,同比增長9.6%,成為廚電市場有力的增長引擎。作為現代廚房新標配的洗碗機產品,上半年零售額則達到51.5億元,同比增長11.4%,全年突破百億元幾成定局。
不過,也有個別新品類出現了市場波動,比如嵌入式微蒸烤產品就在集成灶的替代性效應等因素影響下,上半年市場規模出現了小幅下滑,整體零售額為35億元,同比下降了4.3%。
總體來看,廚電業正在用“結構性調整”來化解下行壓力,煙灶市場的收縮雖然會帶來階段性的市場震蕩,但集成烹飪中心、集成灶、洗碗機等新品類的穩健增長也為廚電業帶來了現實拉力和增長空間。
格局:方太拉大營收優勢 主力品牌陷盈利困境
在疫情反復、原材料價格波動、房地產市場低迷等大環境下,廚電企業的業績普遍不盡如人意。先看一下廚電上市公司的業績:
2022年上半年,老板電器實現營業收入44.44億元,同比增長2.73%;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.23億元,同比下降8.46%。
華帝股份中報顯示,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.03億元,同比增長5.41%;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.41億元,同比增長0.89%。
主營集成灶的火星人,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.23億元,同比增長10.99%,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.38億元,同比下降0.60%。另外一家集成灶企業浙江美大,上半年營業收入 8.32 億元,同比降 8.48%;歸母凈利潤 2.3 億元,同比降 9.46%。
尚未上市的廚電龍頭企業方太集團日前也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業績:上半年營收74.2億元,實現兩位數增長。
整體來看,方太在廚電業的領先優勢在擴大,其不僅營收規模最大,而且在高基數的基礎上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速,不僅大幅跑贏家電業、廚電業大盤,而且也大幅領先行業里的主力企業。
當然,方太的表現并不能掩蓋行業企業整體的低迷。筆者注意到,老板電器、火星人、浙江美大二季度營收都出現了負增長;凈利潤方面,除了華帝股份微幅增長之外,老板電器、火星人、浙江美大上半年都在下滑,老板電器和浙江美大的下滑幅度已逼近兩位數。
觀察各主流廚電品牌的業績情況,可以看到兩個特征:
首先,品牌格局加速分化。在行業景氣周期,普遍性增長會讓品牌之間的差距很難拉開,但進入到行業下行周期,由于抗壓力和增長動能的不同,品牌格局則會加速分化。從目前來看,廚電行業年度營收先后率先邁過100億元、150億元門檻的方太集團,2022年以來繼續保持兩位數高增長態勢,相較于行業企業的低增長或者負增長,取得了更快的相對發展速度,品牌份額向領軍企業集中的趨勢明顯。
其次,盈利困境亟待打破。大家電巨頭美的集團、海爾智家、格力電器日前也發布了2022年業績中報,三巨頭都實現了利潤的正增長,并且利潤增幅都快于營收增幅。對比廚電行業來說,大部分企業都陷入了盈利困境,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亟待打破。筆者認為,整體向科技化、高端化轉型升級,加強新品類創新并提升業務比重,并以數智化升級實現降本增效,會是廚電業接下來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。
趨勢:“確定性”增長路徑浮現 科技引擎成決勝關鍵
觀察來看,外部環境的“不確定性”在增加,廚電業究竟怎樣才能找到增長的“確定性”呢?從領軍企業的實踐來看,“科技”將是“確定性增長”的關鍵支撐。
在煙灶這樣先行發展起來的成熟廚電產品完成普及之后,廚電行業的人口紅利就讓位于科技紅利。以2022年上半年領跑行業大盤的方太來說,其就是科技紅利的受益者。它用大量的原創科技迭代升級成熟品類、開創普及新興品類,引領廚房消費的新體驗新趨勢,這是在“不確定”的外部環境中保持增長“確定性”的秘訣所在。
當然,科技創新不是一日之功,不能一蹴而就,需要有長期的戰略規劃。方太的創新科技呈現出了漸進式、體系化的特征:從煙機的蝶翼環吸、灶具的渦輪增壓引擎、洗碗機的高能氣泡洗這樣的“應用技術創新”,到水槽洗碗機、集成烹飪中心這樣的“品類科技創新”,再到母嬰級凈水機所搭載的“NSP選擇性過濾”技術這樣的“基礎材料創新”,創新科技既有廣度又有深度,不僅照顧了現實的市場所需,而且夯實了未來的發展基礎。
觀察來看,行業主流企業在領軍企業的“刺激”下也都在加碼科技創新,比如:華帝就在倡導理性科技,以“好用、好看、好清潔”的三好標準打造集成廚電的全場景解決方案;老板電器則迎合數字化潮流趨勢,大力發展數字廚電,讓人工智能深度參與烹飪過程,提倡把繁瑣與負擔交給科技;綜合性家電巨頭海爾在廚電領域則探索打造生態場景科技,將冰箱與蒸烤箱等聯動起來為用戶提供智慧服務……總之,一場以科技力為核心指標的行業競逐賽正在廚電業徐徐拉開。
沒有淡季的市場,只有淡季的思想。筆者認為,只要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,建立強大的體系化的科技壁壘,就能在起伏波動的市場環境中找到確定的增長路徑,書寫逆勢增長的漂亮業績答卷。(本文為丁科技原創,轉載務必注明來源:丁科技網)
文章詳情:行業低位震蕩、主流企業分化 廚電業“確定性”增長路徑何在?